kingsoft EDZ 2018-02-27T11:14:00Z 2021-08-05T02:11:37Z 16.00 2052-11.1.0.10650 839B69F6ADB74A2D99D6232D9A1DA1EF 9420 23040 0 0 861 False False 2022年度部门预算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目名称 2022年中央补助广西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 项目编码 450000220440400023562 项目实施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项目主管单位 404-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项目属性 经常性项目 资金总额 资金来源 金额(元) 合计 6,880,000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 其中:上级 0 本级 6,880,000 政府性基金 0 其他资金 0 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立项依据、可行性和必要性、支持范围、实施内容等) (1)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50万元: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开展培训工作,包括教材费、证书印制、学员食宿费、面授辅导、专题讲座费、临床技能培训、社区实践培训、考试考务、教学运行、教学管理费等。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83万元:项目支出用于支持指导中心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主要用于教师课酬、学员食宿费、线上课程开发费用、考试考务费、教学运行管理费、学习资料印刷费、合格证印制费等。 (2)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100万元:项目支出用于支持康复科开展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方案和技术,提升中医医院康复能力,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建设330万元:项目支出用于支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可转化传染病区/ICU建设,感染性疾病科标准化建设,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应急移动医院建设,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应急救治物资储备,应急培训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其中中医疫病防治队伍200万元,8个中医专业质量控制中心70万元,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与模式创新10万元,中医医院感控能力建设50万元。 (3)中医药壮瑶医药药食同源技术规范及推广25万元: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药食同源技术规范及推广研讨研究,充分挖掘、整理和完善工作文献等。 项目起始时间 2022 项目终止时间 2,0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到2024年底,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到2024年底,优化中医康复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到2024年底,中医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有所提升。 (3)到2024年底,持续开展广西道地、主特产药材资源量、质量及市场流通量的动态调查及野生资源的补充调查,监测分析广西中药资源价格及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维护国家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平台内容的更新运行;提供中药资源相关技术和信息服务,通过中药资源调查队开展区域内中药资源信息收集、监测及分析,汇总整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到2024年底,面向社会公众展示及推广有关广西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整体情况、重点物种、重要发展、经典案例等,促进广西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优势发展,推进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惠誉共享及成果社会化服务。 年度绩效目标 (1)到2024年底,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到2024年底,优化中医康复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到2024年底,中医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有所提升。 (3)到2024年底,持续开展广西道地、主特产药材资源量、质量及市场流通量的动态调查及野生资源的补充调查,监测分析广西中药资源价格及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维护国家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平台内容的更新运行;提供中药资源相关技术和信息服务,通过中药资源调查队开展区域内中药资源信息收集、监测及分析,汇总整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到2024年底,面向社会公众展示及推广有关广西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整体情况、重点物种、重要发展、经典案例等,促进广西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优势发展,推进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惠誉共享及成果社会化服务。 中期绩效目标 (1)到2024年底,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到2024年底,优化中医康复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到2024年底,中医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有所提升。 (3)到2024年底,持续开展广西道地、主特产药材资源量、质量及市场流通量的动态调查及野生资源的补充调查,监测分析广西中药资源价格及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维护国家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平台内容的更新运行;提供中药资源相关技术和信息服务,通过中药资源调查队开展区域内中药资源信息收集、监测及分析,汇总整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到2024年底,面向社会公众展示及推广有关广西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整体情况、重点物种、重要发展、经典案例等,促进广西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优势发展,推进中药壮瑶药道地资源惠誉共享及成果社会化服务。 项目年度绩效目标衡量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完成数量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00人 完成数量 中医骨干人才培训350人 完成数量 (1)增购各种相关康复器械;(2)建立远程康复平台; (3)派出1-2名科室骨干至国内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完成数量 1.编制1册具有广西特色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图谱及其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2.组织承办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药食同源学术会议1次,下基层开展培训班4期,培养各层次医药人员380人。 3.培养1支相对固定的培训师资团队,派出6人次参加国内药食同源学术会议。 完成数量 完善感染防控管理组织结构;加强急诊科、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建设。持续开展全院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及考核,预计20场,约受益3000人次;拟增配消毒灭菌机器人2台。 完成数量 举办1期广西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培训班,培训80名社区护理人员。 质量指标 项目完成质量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00人,培训合格率100% 项目完成质量 1、参培人员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培训考核合格率达100%。 2、参培中医人员掌握2到3项中医适宜技术。将掌握的中医适宜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作为骨干,带领中医科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调研数据对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项目完成质量 (1)年门诊量较前一年提高5% (2)平均住院时间较前一年减少0.5至1天 (3)通过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介入将重症康复患者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5% (4)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较前一年增加5% 项目完成质量 1.编制1册具有广西特色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图谱及其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2.组织承办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药食同源学术会议1次,下基层开展培训班4期,培养各层次医药人员380人。 3.培养1支相对固定的培训师资团队,派出6人次参加国内药食同源学术会议。 项目完成质量 组织院内工作人员参加区内外培训约20人次,主要包括学术讲座、会议培训、现场观摩及外出学习等。 项目完成质量 高质量完成1期广西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培训班,培养80名能较好地运用中医药知识技能开展护理工作的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训合格率100%。 时效指标 项目完成时间 2022年12月31日 成本指标 项目完成总额 688万元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1、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基层中医全科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进一步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难题。 经济效益指标 1、开展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基层中医全科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进一步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难题。 经济效益指标 经过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诊治规范,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为患者及社会节约医疗费用及资源。 经济效益指标 1.制定并推广中医药壮瑶医药药食同源技术规范,有利于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可提升我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药食同源中药材应用的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 经济效益指标 降低由于医院感染造成的医疗费用,达到合理的住院天数。 经济效益指标 开展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训,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进一步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难题,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1、开展中医类别转岗培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整体服务水平,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通过本次培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基层中医全科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社会效益指标 1、开展中医馆骨干培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中医师整体服务水平,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通过本次培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基层中医全科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社会效益指标 经过建设,在完善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远程康复的平台,将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体系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提高全区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可极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以及安全保障,为促进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指标 制定药食同源技术规范,为区内培养人才30名以上;基层群众对药膳食疗知识更加了解,药膳食疗深入人心。 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我院感染防控能力,防止传染病院内暴发,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障高新技术的高质量开展,保证医疗安全。 社会效益指标 通过项目的开展,提升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服务对象满意度 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0%以上。